欢迎访问南京市统计局网站

南京市统计局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以谈促进 | 统计分析经验交流分享(二)
责任编辑: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3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近日,南京市统计局公布2023年度全市优秀统计分析及先进集体评选结果,市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报送的《在重点城市坐标系中看南京经济发展》、《多重战略机遇下南京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研究》和国民经济核算处、工业统计处、人事教育处联合报送的《副省级以上城市现代化评价体系及测度》获评市局机关优秀统计分析一等奖

为有效提升全市统计系统服务水平和广大干部队伍统计分析能力,进一步推进南京统计系统互学互进互促,共研共享共进,推动南京统计分析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我们特别邀请了获得优秀统计分析一等奖的统计人代表,为大家分享他们在撰写统计分析研究时的点滴心得……

我的统计分析“基本公式”——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  程雨

写好统计分析,是每个统计工作人员的必备技能,也是一项熟能生巧的工作。写了12年,我的统计分析一点一点在进步,也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基本公式”。一、分析的内核:逻辑。逻辑是所有文章的关键,选题的逻辑、表达的逻辑都是文章的重中之重。贴近受众需求的选题是分析写作的第一个逻辑点,对于不同的需求,文稿的架构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写统计分析之前,要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以服务社会公众为例,分析的关键是通俗易懂、由浅入深,让社会公众便捷地获取需要的数据和信息。行文的逻辑也尤为重要,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局部等都是我们在日常写作中常用的文本逻辑,好的行文逻辑能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分析的关键数据或观点,加深对相关领域的了解。二、文本的关键:规范。统计分析区别于一般的文章,对规范有严苛的要求。专业的术语,行业的标准称呼和简称,数据的可比性,行业之间的并列、从属关系甚至统计符号的规范使用等等,都会对文稿的专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作者对文章内的专业知识有非常深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多加注意。特别是在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中,可能出现部分领域超出自身知识储备的情况,需要多请教相关专业人员,多比对历史数据,多研读专著文章。三、能力的培养:模仿。模仿是人类技能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快速入门的关键。统计新人常有写不出分析、不知该如何下笔、不知道写什么的情况,我相信多数人的第一篇分析都是从仿写优秀分析开始的。通过模仿,我们会建立对分析领域的宏观概念、微观了解,辅以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完成写作任务,克服写作恐惧。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就能够跳出常规的行文结构和观点输出,从纷繁的数据中发掘关键点,形成自己的文稿特色。保持学习的心态,多看多思多积累,再用心修改,就能够成就一篇高质量的统计分析。


把写作当作“种花”——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  张妍妮

一份好的统计分析报告能够让数据与观点相互交融,是将统计“数库”转变为“智库”的重要路径。在撰写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我觉得写作就像“种花”,需要做好选种、浇灌、修剪等步骤,才能见证花团锦簇。一、首要是选好“种子”,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人们常说“选好了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选题关系到统计分析报告是否具有实用性,是否适销对路,如果没有实用性,写得再好也只是自说自话。同时,选题关系到写作能否顺利进行,如果题目难度忽略了客观条件,写作目标自然难以完成。我的选题方法有三种:一是从数据中挖掘,深入研究手上的统计数据、历史资料,注意发掘数据的变与不变及内在联系;二是从需求中提炼,多关注政策动向和领导讲话,根据决策需求来选题;三是从热点中发现,时刻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新趋势,不囿于统计的一方天地。二、重点是科学“浇灌”,解决如何写的问题。刚开始写作时我会提笔就写,想到哪写到哪,但写到后面或是会跑偏离题,或是写得很慢写不下去,或是逻辑混乱变成流水账。如何避免这种“管不住字”的情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写之前搭好框架、打好腹稿。搭框架前要广泛搜集资料,积累相关政策文件、学术研究成果、统计数据资料等,形成自己对题目的基本认知和研究思路,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研究思路合理安排段落层次,按照先主要后次要、先观点后论据的原则,先构思好重点部分,再安排好前序、后尾部分,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逻辑严谨的框架体系。三、关键是精心“修剪”,解决写得好的问题。如果说文章框架是“骨”,内容是“血肉”,那么文字表达就是“外形”,是将文章观点准确、简要、流畅传达给读者的关键。所谓准确,就是文字表达要正确体现文章观点、经得起推敲,不能造成歧义或误解,不能顾左右而言他。所谓简要,就是不能过分赘述和自说自话,能用一句话表达清楚的就不要用两句话,能用图表呈现的就不要将大量的数字文字化。所谓流畅,就是不能有语病,上下衔接得当,让人读起来觉得通顺、舒畅,不能有如鲠在喉之感。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不仅需要日积月累地多写,更需要多比,和同类型文章比、和自己以前比、和优秀分析比,内外融汇,共同驱动提升。


在“报表矿山”中挖掘“统计宝藏”——国民经济核算处  耿延武

做好统计报表工作是开展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石,统计报表不仅是简单数字的罗列,更是集聚了经济发展重点和社会民生热点,就像是一座座待开采的矿山,等待着练就成“火眼金睛”的统计人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去挖掘探索、砺炼宝藏。一是要注重统计专业技能磨炼,主动学习各专业统计报表制度和工作流程,掌握相关重点统计指标内涵,熟练各平台统计报表数据加工处理方法。善于捕捉社会各界的关切点,真正发挥好统计分析研究的“雨前送伞”服务效能。二是要增强肯吃苦、多实践、敢突破的思想意识,平时做到勤积累、勤动笔、勤探讨、勤调研、勤总结。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分析研究成果,在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并有所突破。每一篇精品的分析报告都离不开反复打磨和提炼,用心、用情、用功去开展分析研究是根植于统计人内心的使命和职业素养。三是要善于发挥和整合集体的能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变单打独斗为协同配合联动。打破专业的壁垒,跳出本专业领域,集零为整,以综合连贯性分析思维去拓宽个人统计分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使统计分析报告反映的问题更富代表性、更具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