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2018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南京市“十三五”儿童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着眼儿童事业发展需求,不断加大儿童发展供给,全市少年儿童的生命健康、文化教育、社会福利、法律安全等领域的保障更加充沛,少年儿童沐浴在新时代里茁壮成长。现将年度《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如下:
一、儿童发展基本情况
(一)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1.加强预防干预,婴幼儿死亡率有效控制。近年来,全市持续开展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产前筛查工作,努力提升新生儿出生存活率。注重加强新生儿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98.56%,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3.37%;加强儿童疾病防治,严格控制儿童死亡率。当年,婴儿死亡率为3.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144‰,这两项指标分别持续多年控制在《规划》设定的4‰、5‰以内。加大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母婴传播干预工作,其中感染艾滋病和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高于95%的规划目标。
2.提倡科学育儿,儿童体质状况稳步提升。加强母乳喂养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落实女职工产假制度,支持母乳喂养政策有效推行,6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提升2.1个百分点,上升至66.45%,高于《规划》16个百分点。加强儿童疾病综合防治,儿童体质明显提升。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分别为2.06%、0.25%、0.32%,均在《规划》控制的5%以内。其中,儿童贫血患病率近年来持续下降。
3.强化保健管理,儿童疾病防治得到加强。重视做好0-6岁儿童的健康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定期免费健康检查项目。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9.2%。严格监管疫苗采购,强化疫苗接种和管理,确保家长对儿童接种疫苗工作放心。当年,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98%以上。其中,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麻疹、乙肝、甲肝、乙脑、流脑等疫苗接种率均在99%以上。
图1: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二)儿童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1.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优质覆盖。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普通高中布局优化等“三项工程”。实施幼儿园增量创优普惠,新改扩建幼儿园30所,创建省、市优质园51所,新增学位9030个,优质幼儿园比例上升到88%;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全市新增名校办分校13所,优质资源覆盖率已达95.8%。着重推动5所市属高中在新城新区扩建及与本部一体化办学,加大教育资源供给。
2.抓实义务教育,提高升学质量。男女平等接受教育。全市幼儿园939所,在园儿童24.5万人,其中女童占比为47.45%。全市小学360所,普通中学240所,中等职业学校45所(含技工学校),中小学共计在校学生66.73万人。其中小学女生占比为46.92%,初中女生占比为47%。目前,南京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保持在100%。2018年普通高考文化类本一达线率35.9%,本二达线率82.3%,再创历史新高。
图2: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情况
3.注重素质提升,实现多方共育。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穿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关注学生体质健康,制定出台《南京市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市区校”三级联动青少年阳光体育节校园联赛活动。重视家庭教育,建立各类家长学校1778个,培训35万人次,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育人格局,推动儿童成长成才更好地全面发展。
(三)儿童文化供给更加充足
1.着眼精神需求,丰富文化产品。继续加大对少年儿童喜爱的文化产品投入,积极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精神食粮”。全市儿童图书出版物达到171.85万册。播出少儿广播、电视节目和动画电视节目分别为50小时、6205小时、3761小时。少儿主要文化产品的增加,丰富了少年儿童业余文化生活,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少年儿童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满足求知探索,开放文化场馆。充分满足青少年学习探索人文历史、科技未来、文化艺术的心灵,全市63个博物馆、15个图书馆、114个文化馆(站)等文化场馆成为孩子们课余求知的“殿堂”、才艺展示的“舞台”。全年,博物馆接待未成年人参观733.51万人次,增长9.7%。科技馆举办青少年科普展览2530次,接待青少年观众69.4万人次。各种文化场馆的开放,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为提升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养插上了“翅膀”。
3.完善基础设施,方便就近阅读。为更好地鼓励和引导儿童阅读,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近年来,全市十分重视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在村(社区)、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设立儿童阅览室或儿童专用书架,方便儿童就近获得阅读和学习的便利。目前,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设立儿童阅览室或儿童专用书架比例、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立儿童阅览室或儿童专用书架的比例均提升到100%,成为儿童业余阅读的好去处。
(四)儿童法律保护机制完善
1.健全维权网络,实施法律援助。近年来,全市积极推动建立和完善适合未成年人的专门司法机构,已建有基层法院建立少年法庭数11个。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及事业单位利用自身资源为儿童提供专业法律帮助,不断扩大儿童法律援助的覆盖面。2018年,有487名未成年人得到法律机构援助。同时,严厉打击性侵害儿童等违法犯罪活动,为未成年人撑起法律的“保护伞,年内解救被拐卖儿童数4人。
2.加强法治教育,违法犯罪减控。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有效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广大青少年法治观念、法治素养,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有效减少了未成年人犯罪。当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同期犯罪人数的比例控制在0.94%,教育防范青少年犯罪取得积极效果。
(五)儿童发展环境更加优越
1.社会福利更加完善,困境儿童得到关爱。关爱儿童工作以“项目化”形式推动有效落实。实施的家庭教育、困境关爱、春蕾圆梦等项目取得一定的成效,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社会保障。全市建成社区服务中心1249个,村(社区)儿童之家建设覆盖率达100%。弱势儿童得到更多关爱。新增2家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总数达到40家,常态为2636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有需求0-17岁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率、辅具适配率均达到99.98%,分别提升6.45个百分点、2.15个百分点。2家收养救助服务机构收养儿童703人,68名孤儿、弃婴被家庭收养,感受家的温暖。
2.安全指数稳步向好,安全环境持续改善。出台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意见,在校园周边划设学生安全区域,禁止设立网吧等娱乐场所,对体罚、欺凌、性骚扰、性侵害学生等行为零容忍。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园)示范校(园)”创建工作,中小学法制副校长(辅导员)配备率达100%。加强市场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把住儿童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婴幼儿食品、儿童药品抽查批次合格率为99.07%,儿童用品、玩具抽查、大型游乐设施检验合格率均达到100%。加强对儿童侵权案件的打击,有效保护儿童人身安全,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下降至52/10万。
3.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儿童权益保护增强。以“微更新、微幸福”活动为抓手,推动各区积极申报打造儿童公共设施、活动空间微更新项目,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开展“博爱童行号”宣传活动,在城区主要公交线路宣传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和未成年人保护,营造全社会关注儿童健康成长的友好氛围。专职做好儿童安全维护工作,有100人担任乡镇(街道)专兼职儿童社会工作者,聘请1249人担任村(居)专兼职儿童社会保护督导员,成为儿童安全的守护人。春蕾计划当年扶助女童入学1024人,保障每名儿童不失去上学的权力。
二、存在主要不足
总体看,“十三五”以来,我市儿童发展在卫生健康、文化教育、法律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实质进展,多数指标已提前实现或达到《规划》目标。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还有一些指标出现反弹,个别正指标下降,逆指标上升的情况,未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尽管控制在《规划》指标以内,在较上年上升了近1个百分点;新生儿缺陷率为6.68‰,超出《规划》5‰以下的控制目标。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制,巩固提高取得的成绩,促使薄弱环节的改观,才能确保《规划》目标的有效落实。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提升儿童健康水平。加强孕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针对高龄产妇健康服务管理,加强孕前检查,有效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继续加强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确保新生儿出生健康。完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儿童健康管理力度,继续重视儿童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治工作。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改善儿童膳食营养,增加儿童健康体质。
二是强化基本公共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儿童文化素养。当前,儿童主要文化产品生产与现实广大儿童需求尚有差距,要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更多健康向上的音像、图书、戏曲、影视作品创作,加大少儿广播节目、少儿电视等播出时间,进一步扩大儿童主要文化产品的供给。积极丰富未成年人业余文化生活,加大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科技馆对儿童的开放力度,举办形式多样、内容贴切的展览、讲座,推动未成年人在历史传承、人文艺术、科技探索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三是着眼教育现代化改革方向,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教育资源供给,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教育预警机制,防范控制可能的风险。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减负的机制,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改进教育评价制度,努力化解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等突出问题。完善助学体系,关爱特殊群体,健全小学“弹性离校”工作机制、推进中小学厕所提升工程、美丽校园建设等,为老百姓提供贴心的教育服务,促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