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一家叫“金宝时装店”的服装店在新街口胜利电影院边上开业了,这家只有40平米的小店以其新颖的款式、灵活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吸引了无数爱美的市民,对当时的国营服装经营观念方式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如今,已经发育成为 “中华第一商圈”的新街口,个体私营外资等等各类企业早已遍地开花,这家据称是南京第一家私营服装店也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改革开放以来,从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推动了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开放程度和发展活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和支持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当前南京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
随着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持续发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放宽,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可以用“5、6、7、8、9”来概括:
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比重超过50%;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过60%;出口占全市出口总量比重和实现的税收收入占全市比重均超过70%;在非国有集体企业就业的人员占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80%;法人单位数占比超过90%。
1、非公有制经济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作为中国化工发源地,南京形成了以石化、钢铁、电子、汽车等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基地,南京改革开放的历程,也同样是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它的蓬勃生机是南京跨越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看,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05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54.2%,甚至在工业领域,有金陵扬子等大型国有石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依然超过了半壁江山,实现的增加值占比为52.1%。在第三产业,尽管南京人称是“学城”、“兵城”,大专院校、各级机关、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林立,非公有制经济的占比也达到了52.8%。其中,在商贸流通及营利性服务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更高,批发零售业占比77.1%,住宿餐饮业占比88.7%,包含了商务服务、居民生活、文化体育娱乐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行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占比已经到达了86.3%,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支撑南京经济发展不可或缺、不容置疑的重要力量。
从单位数量看,非公有制经济是绝对主体。从普查结果看,至2018年年底,非公经济的法人单位数占全市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的94.6%。其中83.3%的单位都在从事第三产业,有26.6%的单位从事批发零售业、27.5%的单位从事营利性服务业。非公经济的法人单位79.8%都是微型企业,户均资产不足800万元,他们是市场经济肌体之中最普遍的经济细胞。
非公有制经济是投资的主体。2018年,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包含民间投资、外商、港澳台投资)2937.3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3%,其中79.1%是民间投资。非公经济是全市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非公有制经济同时也是出口的主力。根据海关统计,2018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出口额占全市出口额的比重为70.5%。这其中,以私营和股份制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出口尤为抢眼。受贸易争端影响,2018年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出口受到了一定影响,出口出现小幅下降,但是民营企业的出口却大涨35.8%,显示出在对外经济交流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大活力和巨大韧劲。从普查资料看,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企业有实绩的出口企业508家,实现的出口交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的82.8%。
非公有制经济是纳税的主体。2018年,各类非公有经济成分的纳税主体纳税额占全市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税、车辆购置税)的71.2%,其中个体私营经济纳税占21.2%。从生产税(是指生产流通环节征收的税,属利前税)角度看,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以小微企业为主,个体私营较多,享受有更多的增值税、营业税减免优待,其生产税占全市的比重依然达到了48.5%。 非公有制经济的活跃不仅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也为地方政府扩充了税源,是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
2、非公有制经济是科技创新的“主动力”
近年来,我市围绕创新驱动展开一系列工作布局,以突出“4+4+1“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走以技术驱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之路,注重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在政策举措上公平公开地面向各类市场主体,使得广大非公企业从中得益受惠。他们纷纷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产品档次提升,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涌现出一大批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它们依托不断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富于前瞻性的激励政策和优质的政府服务,纷纷登陆资本市场,至2018年年底,上市公司总数已达109家,境内上市公司83家,全市23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基本上都是非公有制经济。其中,诚迈科技(300598)全球领先的智能互联及智能终端技术提供商,是“创业南京”人才计划培育的优秀企业代表;久吾高科(300631)是南京市高效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金”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已经成为国内陶瓷膜行业的领军企业。基蛋生物(603387)是我市重点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明星企业,其产品附加值高,综合毛利率可达80%。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4853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4464家,占比达91.6%,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达85.4%;全市调查企业中非公有经济研发经费投入为182.03亿元,占全部调查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的68.5%。非公有经济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3、非公有制经济是就业创业的“主渠道”
非公有制经济对地方经济的贡献还体现在它为市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承担了社会责任,在非国有集体企业就业的人员占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80%。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非公有制经济吸纳的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22万,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的7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等这些行业,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占比较高,都在80%以上;而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这些行业,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较少,占比基本都在30%以下。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中,有26.1%的人从事建筑业、19.6%的人从事制造业、12.2%的人从事批发零售业。
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也为女性就业提供了广阔天地。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看,有近110万女性在非公有制经济就业,其中,有22.2%的人从事制造业、有18.2%的人从事批发零售业、有11.9%的人从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非公有制经济同时也是创业的主渠道。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18年开业(成立)的法人单位数达2.23万,提供了9.3万个工作岗位;新登记的私营企业7.26万户,新登记的个体户13.2万户。
二、当前南京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无论是在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发展方面,还是在宏观环境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1、有高原无高峰
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看,非公有制经济普遍大而不强,户均资产不足全市法人单位户均资产一半,仅48.5%,平均资产负债率65.8%,比全市高5.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资产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法人单位仅占2.4%,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法人单位有57家,主要集中在以苏宁置业和明发集团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业,有12家;以苏宁云商、苏宁易购、博西家电为代表的批发零售业有10家、以宏图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和红太阳工业原料城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有10家。
非公有制经济盈利能力不强,实现的营业收入占全市的比重为65.4%,但是营业利润仅占50.8%,营业利润率比全市低1.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营业收入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法人单位占比仅1.9%,全市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有43家,其中非公有制经济法人单位有17家,有3家亏损。这17家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中6家从事批发零售业,5家从事制造业,包括南钢和乐金化学、乐金显示。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分布在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金属制品业、设备制造业、建筑业、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行业,而铁路、民航、邮政业、金融保险业、教育卫生、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非公经济成份仍然很小。2019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的我市企业仅8家,全省入选83家。其中榜单前100名中,仅3家入围,分别为排名第三的苏宁置业集团、排名第72的福中集团、排名第86的弘阳集团。我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还缺少一些产业标杆性质的大型企业。
2、人才普遍比较缺乏
非公有制经济的薪酬水平总体较低,人均劳动者报酬约占全市平均水平的73%,尤其在教育、卫生等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较低的行业,薪酬差距更为显著,非公有制经济教育卫生行业的从业人员人均工资仅为全市该行业人均工资的一半,另外差距较大的行业还有交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而在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租赁商务服务和居民服务业,薪酬水平几乎相当。
因此,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数占全市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的75%,但是,吸纳的具有研究生学历(位)人员占全市的比重仅为35.7%。从业人员中技能人员的占比更低,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中,技能人员的占比为2.9%,全市这一比重为7.9%,非公有制经济中,具有更高学历、更高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较为缺乏。
3、资金制约明显
长期以来,非公有制经济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的困境,直接融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也面临较高的门槛。2018年,全市非公投资项目本年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仅3.4%,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境内企业贷款余额的比重仅27.2%,现有金融体系所提供的资金不能满足非公企业的需求。特别是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控,致使非公企业贷款困难、耗时过长。
资金的不足对企业的创新也有制约。普查资料显示,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研发活动的单位数占全市比重高达84.9%,但是研究开发费用合计仅占全市的65.1%,年度PCT专利申请量407件,占全市的比重为仅44%。
三、促进南京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直以来,我们与其他先进城市的差距,其实就表现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差距上,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我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市亟需补上的一块短板。
1、真抓实干服务到位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两次“非公36条”的颁布与实施,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明确了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南京市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支持发展的意见,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政府1号文实施细则中,有很多是极大利好非公有制经济的,政府层面政策已经定好位了,关键是各方能否抓好落实,问题能有效解决,企业才能真正得实惠。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服务、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首先要辨别哪些是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问题,哪些是企业因为管理因为理念等等自身存在的问题,哪些是现在政策已有但是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哪些是因为治理水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不同的服务方式,对症下药,可以用的政策举措尽量兑现、可以给的优惠尽量给足,可以办的事项尽快办。
2、聚焦实业主动创新
实体经济是根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进行,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五大产业地标行动计划相继出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应当抓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在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同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先进制造业发展,向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增添新动能。充分利用南京丰富的科教资源,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链建设,提升南京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打造产业地标的同时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3、法治护航义利并举
在给予非公有制经济优惠政策的同时,也要合理规范,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必须遵守各项法规制度,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践证明,规范化的政府治理水平更受企业青睐,在引进企业过程中,应规范化操作,要引导企业以守法经营赢得市场,以诚实守信赢得声誉,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同样应该保持富而思源、富而思报的好传统,承担起节能环保、安全生产、扶贫助困等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