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儿童健康成长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南京认真贯彻“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两个纲要,坚持妇女平等享有接受教育、就业创业、参与决策和管理等自身权益,不断完善妇女儿童特殊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着眼《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贯彻落实,结合省统计局、省妇儿工委近期发布的《2020年江苏省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和规划主要监测评价结果》(苏统〔2021〕51号),通过对比分析,理清短板不足,聚力创新实干,以期全面提高新一轮发展纲要、规划的实施质量,切实推动妇女儿童事业与实现“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协调发展。
一、南京在省内监测评价结果
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重点监测的20个指标,南京完成度进入全省前三位的有9项。其中,乡镇(街道)正职干部中女干部的比例、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等4项指标,居全省第一。通过指数测算,南京综合评价得分90.01,分别低于常州(91.60)、无锡((91.11)、苏州(90.29),居全省第四。位次与上年相比没有变化,发展处于平稳状态。
二、监测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
(一)妇女就业和决策管理列全省第一
实现妇女充分就业和参与经济社会决策管理,是深挖女性人力资源,推动男女平等,提升女性地位,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监测由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乡镇(街道)正职干部中女干部的比例等6项指标构成,南京监测指数得分26.27,位次较上年提升两位,排在全省第一。主要优势:一是南京女性参与基层决策管理的人数在扩大,乡镇(街道)中女干部增多,18.34%的正职岗位由女干部担任,领先第二名连云港2.64个百分点;二是女性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积极参与基层群众自治,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35.05%,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52.2%,均走在全省前列。
(二)妇女儿童与文化教育位次与上年持平
保障适龄儿童入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培育更多女性高端技术人才,是推动妇女儿童平等接受教育,贯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尺。该项监测由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省和设区市优质幼儿园比例、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等5项指标构成,南京监测指数得分23.07,列全省第七位,位次无变化。影响位次提升的原因:一是适龄儿童入园不够。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只有97.4%,较上年有所下降,与常州、南通、扬州和镇江保持100%的入园率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二是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不够。南京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只有87.7%,与排名第一的淮安相差近10个百分点,全省垫底。三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提升放缓,位次下降。2020年,南京该项数值为49.79%,由上年第三位下降至第四位,被苏州反超。与排名第一的常州相差5.2个百分点。
(三)妇女儿童与健康位次提升一位
加强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监测,体现当地政府关心基本卫生公共服务,关注提升妇女儿童保健水平,持续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推动妇女人均预期寿命逐年提高的建设成效。该项监测由婴儿死亡率、县(市、区)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建成率(常住人口50万以上)等7项指标构成,南京监测指数得分32.57,位次列全省第五,较上年提升一位。具体指标完成上,婴儿死亡率(1.94‰)、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94.14%)、7岁以下儿童健康(保健)管理率(99.23%)、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2.03%)等4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孕产妇死亡率、婚前医学检查率这两项指标,对南京的位次的影响比较大。一是孕产妇死亡率(9.24/10万)为省最高,短板十分突出。客观讲,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丰富,是周边危重患者优先选择救治的城市之一,进而造成该指标明显落后于省内其他城市。但相比无锡、扬州当年零死亡记录,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反思,全面系统地构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生命安全防线。二是婚前医学检查率(86.08%)列倒数第二,与排名第一的淮安相比,相差超过10个百分点,需要加大婚前医学检查的宣传力度,提供更多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鼓励和支持更多结婚人群自觉参加婚前医学检查。
(四)妇女儿童与法律保护、环境安全发生退位
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保护,营造绿色生活空间,是提升尊重和保护妇女儿童的社会环境,构筑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盾牌”。该项监测主要采用“平均每个乡镇(街道)配备专兼职儿童社会工作者的人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这2项指标作为重点监测指标,南京监测指标得分8.10,列全省第九位,较上年退后六位。出现退位的主要原因:专兼职儿童社会工作者配备相对不足,南京101个街道乡镇共计配备112名儿童社会工作者,平均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11人,列全省第十位,较排名第一的盐城少0.76人。
三、推进南京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
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随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南京正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为此,南京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要借助全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省领先的平台优势,对表省市“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对标省内常州、无锡、苏州等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先进城市,紧盯弱项指标项目化推进,力争迈上全省前列。
一是落实劳动权益保障,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推动妇女充分就业中共享经济发展成果。2020年南京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为40%,刚过“及格线”,对比常州已达45%的女性比例占从业人员的规模,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劳动就业权利保障,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男女岗位福利待遇差别,确保各行业、各领域男女就业同工同酬。要认真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坚决落实《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确保女性实现稳定就业。主动对接南京创新名城建设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百名女企业家领航计划”、“百名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启航计划”、“巾帼乡村振兴”等六大行动计划,创造更多女性就业岗位。学习常州“丁香苗圃”女性创业服务基地做法,多渠道对接创业资源,高效率开展创业辅导,举办“巾帼创业创新创意大赛”,发掘创新项目、汇聚创业智慧、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帮助女性实现高质量创业发展,提升女性城镇从业人员占比,降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
二是加强基本公共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妇女儿童科学文化素养,着眼“四个面向”培育高素质人才。要坚持“从娃娃抓起”,贯彻落实《关于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增量、普惠、创优“三项工程”,在城市发展中科学布局幼儿教育机构,仔细摸排常住人口中的适龄儿童数量,确保百分之百就近入园,彻底扭转“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这个约束性指标2020年未达目标的状况。要优化财政资金投向,采取政府多建公办园、社会多办普惠园、更多“回购”民办园等多种渠道,提高学前教育普惠度,缩小与淮安、常州、徐州等城市在“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上的差距。要坚决落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用好的教育环境和好的教育政策,持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大学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平衡好各学段之间的有序衔接,平衡好国家需要和群众需求的对接关系。要创新女性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着眼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女性高素质人才培养力度,力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超过常州、无锡、苏州等城市,步入省内第一方阵。
三是以健康南京建设为契机,持续关爱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在约束性指标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大妇幼人才培养力度,务实应用妇幼健康信息系统。统筹力量推进区二级妇幼保健院建设,加强建制乡镇(街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规范化门诊建设,提高建成率,提升保障面。规划期内,要顺利完成涉农区二级妇幼保健院建设目标,建成率要达到百分之百。要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产前筛查工作,坚决将“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规划目标以内。要落实孕妇健康管理,以居住地管理为原则,加强对孕产知识的健康宣教,利用现代传媒和数字技术,以及传统的橱窗、展板、宣传画等宣教形式,广泛宣传包括婚前医学检查、围产期保健等在内的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同时,要加强孕产妇危重症筛查和分级管理,完善医疗急救网络,提升救急响应速度,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切实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确保将死亡率控制在规划目标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