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2022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尤其是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到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一、农业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一)农业经济发展势头较好
2022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开局良好,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85亿元,同比增长0.9%,相比2020年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3.8%;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45亿元,可比增长3.7%。
分行业看,农业(种植业)在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6%,占比同去年持平,产值同比增长0.9%;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6.6%,比上年同期增长0.8个百分点,可比增长0.6%。林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产值同比增长3.0%,增加值可比增长1.3%。畜牧业增加值可比增长32%。渔业增加值可比价与去年持平。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和增加值增长较好,产值同比增7.6%,增加值可比增长6.5%。
(二)增加值增速位居苏南方阵首位
从全省总量范围看,今年一季度南京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位列全省第四,总量仅次于盐城、徐州和南通三市;在苏南五市中,位列板块第一,比苏州、常州、无锡和镇江依次高出18.45、25.33、28.65和29.64亿元。
从全省增幅范围看,一季度南京市增加值可比增幅位列全省第六位,比扬州、南通、泰州、徐州和淮安低;在苏南五市中,位列板块第一,比镇江、常州、苏州和无锡和依次高出0.6、3.6、4.5和9.3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有序进行
面对疫情,我市紧急采取多项措施,从强化技术指导、落实防疫措施、防治各类灾害等方面,组织各农业经营主体恢复生产,抓好田间管理,保障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一)不断推进“菜篮子”工程,农业增长企稳回暖
2022年一季度南京市农业生产主要产品为蔬菜和水果,全市大力发展高效设施蔬菜,持续推进 “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蔬菜生产基本保持平稳状态,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同比低速前进。全市蔬菜播种面积23.62万亩,同比增长0.4%;总产量52.99万吨,同比增长0.9%。一季度瓜果类播种面积1.24万亩,同比增长1.5%;总产量1.80万吨,同比增长4.4%。
(二)小麦长势总体平稳,预计受“倒春寒”影响有限
3月份小麦进入拔节孕穗期,总体墒情适宜,长势平稳。3月末,受冷空气和湿暖空气共同影响,我市多阴雨天气,气温持续偏低,出现“倒春寒”。农情点调查显示,少数地区发生冻、渍害和倒伏,但大部分地区小麦生长状况平稳,预计对夏粮生产影响有限。
(三)受多种因素影响,油菜籽播种面积规模有所缩减
受市场行情、种植效益等因素影响,我市油菜籽生产规模有所收缩,根据去年秋冬播情况,预计我市油菜籽播种面积29.04万亩,同比下降1.2%。
(四)畜禽养殖成效显著,产能不断释放
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激励的双重作用下,生猪补栏、复养增养步伐加快,畜禽养殖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畜禽生产供应持续恢复。我市生猪产值占牧业产值43.7%,占据主体地位。生猪产能呈恢复性增长,一季度全市生猪出栏11.45万头,同比增长191.8%;生猪存栏25.79万头,增长42.8%;猪肉总产量0.86万吨,增长185.1%。家禽出栏301.22万只,出栏数与去年持平;家禽存栏662.33万只,同比增长7.3%;禽肉产量0.49万吨,同比下降0.6%。
(五)渔业发展不断调整结构,水产品实现增长
受疫情因素影响,本地消费者对进口水产品的信心不足,面对压力,我市通过实施结构调整优化、养殖尾水治理、科技支撑保障、质量安全建设等举措,渔业生产形势保持相对稳定。一季度,我市实现水产品产量5.17万吨,同比增长1.1%。
三、农业发展趋势研判
(一)粮食生产落地有声,夏粮生产基础较好
锚定“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目标,全市上下全面排查抛荒和未利用耕地情况,深挖种植潜力,按照“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原则,制定年度种植计划,确保所有地块应种尽种,种足种满。此外,目前全市小麦普遍进入拔节期,部分地区小麦已经开始抽穗。我市气温逐步回升,雨水丰裕,土壤墒情适宜,有效促进了苗情转化升级,总体长势较好,夏季粮食增收有望。
(二)消费市场低迷,蔬菜供应需求下降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农产品消费市场低迷,全市限额以上蔬菜类农产品零售额为6.64亿元,同比下降46.7%。消费市场需求不断下降,带动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不断削弱,下阶段蔬菜生产形势趋于严峻。同时,从种植规律看,蔬菜生产在季节上一般呈“两头较轻、中间较重”的橄榄型分布状态,即南京市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当季的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占蔬菜全年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比重保持在“20%-30%-30%-20%”间上下波动,再加上农户种植习惯和种植规模依然保持稳定,因此,从趋势上看,二季度及全年蔬菜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四、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当前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防病虫害、防疫情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突出稳产保供,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更大力度、更有效举措着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一,加大农业投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科技革命等多方面着手,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政策,增加各类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农业生产。
第二,抓好疫情防控,稳定生猪基础产能。为确保南京“菜篮子”稳定,需进一步做好疫情的科普宣传和防控工作,降低其对生猪养殖产业的负面影响。同时,落实好扶持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稳定生猪基础产能,引导养殖场科学应对新的“猪周期”。
第三,加强服务指导,确保渔业稳产保供。根据气候特点和水产养殖品种生长规律,进一步做好预警预报和防范防备,贯彻落实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加强市场行情分析,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引导生产单位做好水产种苗套放、塘口管理、水质调控、疫病防控、防灾减灾、适时上市等各项工作,确保水产品市场供应。
第四,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促进蔬菜消费品市场需求活跃。“菜篮子”稳产保供连着城乡两头,关系群众一日三餐。下一步需加强对各大蔬菜生产基地的调研,及时掌握蔬菜田间生产形势,加强绿色防控、肥水管理、土壤调理、改种补种、清洁田园等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满足民众的蔬菜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