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统计局网站

南京市统计局

当前位置:首页 > 统计信息

恢复发展支撑加强,发展优势还需进一步巩固——服务业保持平稳运行
责任编辑:南京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3-10-07 15:29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上半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和省最新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筑发展新动能,全市服务业保持稳定增长,继续发挥经济发展引擎作用。

一、服务业经济支撑良好

服务业继续发挥支撑作用。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387.77亿元,同比增长5.8%,较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4.8%,高于第二产业30.8个百分点。对全市国民经济总量增长贡献率为66.9%。

重点行业投入趋势向好。1-6月,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3%,高于服务业投资1.1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增长45.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9.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5%。

重点领域释放活力支撑有力。金融业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是实体经济茁壮成长的源头活水。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对全市国民经济总量增长贡献率为24.7%。截止6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49791.97亿元,同比增长11.9%。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47300.56亿元,同比增长12.1%。

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7.51亿元,同比增长8.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二季度当季社零同比增长11.5%,高于一季度增速4.9个百分点。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保持平稳

1-6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767.07亿元,同比增长4.2%,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其中,7个行业实现正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这3个行业增速仍在水下。

(一)信息行业仍发挥压舱石作用

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对全市国民经济总量增长贡献率为13.1%。1-6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92.40亿元,同比增长6.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9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4.5%。互联网革新商业模式,“互联网+”成为驱动力。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5家超百亿企业中,有3家互联网交通运输平台企业,1家互联网广告企业,这4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达11.3%,共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增长1.4个百分点,贡献率32.9%。

(二)接触性聚集性行业走出上扬曲线

——商务活动活跃度提升,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加强。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95.20亿元,同比增长19.4%。旅游相关行业强势复苏,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6.17亿元,同比增长241.3%。会展业不仅能强化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能促进产业链上各环节的融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会议、展览及相关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长29.2%,成为商务活动及相关行业向好发展的“风向标”。

劳动力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加强,与人员流动、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规模以上房地产中介实现营业收入13.28亿元,同比增长23.8%。

——教育卫生等保持稳定,民生相关行业基础稳固。教育、卫生等行业基础稳固。从全市规模以上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来看,全市教育实现收入412.2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卫生和社会工作共实现收入442.49亿元,同比增20.5%。

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消费需求大幅提升,成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1-6月,规模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6.53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居民服务业中的理发及美容服务同比增长53.4%、洗浴和保健养生服务同比增长30.7%、婚姻服务同比增长21.6%;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中的汽车、摩托车等修理与维护同比增长33.0%;其他服务业中的建筑物清洁服务同比增长45.1%。

1-6月,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实现营业收入97.22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电影和广播电视节目发行同比增长41.1%、电影放映同比增长56.4%、艺术表演场馆同比增长142.9%、电子游艺厅娱乐活动同比增长70.7%、游乐园同比增长51.6%。

(三)服务业市场信心预期稳定

上半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景气指数为116.9,处于相对景气区间内,比去年同期提升一个景气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118.7,企业投资和用工预期平稳。投资计划同比增加或持平的企业比重(比本季度)为88.3%,比1-2月提升0.2个百分点。用工计划比本季度增加或者持平的企业比重为92.2%。

三、服务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运输业持续低迷,未现明显积极信号。1-6月,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1049.02亿元,同比下降3.2%,是十个行业中下降幅度最大的行业。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实现营业收入192.90亿元,同比下降35.0%。

(二)科技类行业发展乏力,上下游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打通。1-6月,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49.70亿元,同比下降1.1%;规模以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实现营业收入43.65亿元,同比下降1.8%。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下降的主要是专业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50.01亿元,同比下降3.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下降的主要是土地管理业:实现营业收入14.80亿元,同比下降28.4%。这两个行业均与市政工程和房地产密切相干,直接受其影响导致收入下降。

(三)新生动能增势放缓,民营经济增长缓慢。新增单位是经济发展的“新鲜血液”,但我市新增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拉动作用趋缓,发展后劲不足。1-6月,全市新增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27.87亿元,同比增长16.6%,营业收入净增量18.25亿元,对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仅0.5个百分点,贡献率仅11.9%。新增单位中,1-6月营业收入超亿元单位仅17家,没有超10亿元单位。

1-6月,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92.31亿元,同比增长1.0%,营业收入占比58.2%,增速低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增速3.2个百分点,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面达50.7%,利润总额亏损面达48.0%。

四、对进一步巩固服务业发展优势的建议

目前市场需求仍显不足,经济恢复向好基础尚不稳固,应多措并举推动经济加快恢复。打通制约产业循环的卡点、堵点,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推动企业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着力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扩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带动相关服务行业快速恢复,夯实经济增长基础确保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重点行业本土龙头企业培育。目前规模以上服务业龙头企业中本土企业影响力仍相对偏小,外地引进企业核心资源仍集中在本部,南京应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和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和高端商务商贸、文旅健康等主导产业,引导集聚区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健全品牌管理体系,加快培育本地服务业领军型龙头企业,提升服务业企业能级,积极培育与扶持本土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二)整合创新资源吸引投资流入。充分发挥全市科技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整合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高校院所等多方平台资源,优化南京高技术服务业生态环境,吸引国内外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流入。支持高端人才在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和应用研发,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三)突出重点提升经济辐射力度。以特色园区培育、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等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服务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重点区域,形成园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效果。另外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提高总部经济规模效应,提高南京经济辐射影响力,进一步强化南京服务业中心城市地位。